發布時間:2020-01-19 14:07:35來源:尚觀培訓網綜合
近年來,越來越多關于BIM的推進政策陸續推出,BIM技術也逐步向全國各城市推廣開來,真正實現在全國范圍內的普及應用。從2014年開始,在住建部的大力推動下,各省市政策相繼出臺BIM推廣應用文件,到目前我國已初步形成BIM技術應用標準和政策體系。
1、投標應用:國企在競標中,BIM已經作為必不可少的投標環節,如果你沒有這項技術,連競標資格都沒有,尤其是大型項目。
2、圖紙會審:利用模型對圖紙會審查缺補漏,前期找出問題,省出后期返工各項成本,這是實用類功能。
3、技術交底:可視化交底分為兩項,一項針對工班作為交底,利用動畫演示告訴他們施工工藝流程和節點,另一項是針對甲方,給他們看我們的進度工期,已經在什么節點位置,還需要多少人工,物料,現場和模型對比,反正就是要做高大上就好。
BIM在技術層面上確實已經超越CAD,尤其是可視化和計量,CAD是無法匹敵的,除了我們在項目前期做建模,實際相當于圖紙會審,畢竟你會發現圖紙里很多問題。通過整理這些碰撞和圖紙錯誤問題,就已經節省了施工單位在施工過程中可能會產生的材料浪費、人工成本、返工成本、時間成本、和大家都懂得的溝通成本,這一點是施工BIM目前最能被接受的價值點。
BIM不能完全取代CAD,也并不是一個時代的終結也不是開始,只是進化而已。BIM并不能替代CAD,CAD也不能**BIM,兩者相輔相成,才能更好的服務項目。
BIM在中國的路,只做到了B和M;最重要的I還需要很長的路和很多的阻力去克服,但是前景是不錯的,就好比我在動畫展示方面已經放棄了REVIT和NEVISWORKS的組合,直接用3D好太多。尤其是在施工單位或者監理單位搞信息化,簡直就是一個費力不討好的差事,而且還得罪人。
還有施工做BIM有個尷尬的地方,就是大部分施工企業里,BIM沒有主導權,大部分的施工單位都是把BIM當作面子工程,或者把BIM部門獨立出來,很多人認為這樣就是常態啊,但這樣做BIM真的能做好嗎,靠幾個會操作電腦的小腦瓜,怎么跟工程相互聯系呢。
施工不能獨立BIM,而是每個施工員,每個項目人員做BIM+。大家借助三維平臺共同解決問題,這需要項目參與人員或負責人自己本身就能運用模型,能形成模型解決問題的思考方式,這樣的BIM才是有深度和價值的。那么這樣的話那就要求你本身的專業知識過硬,BIM也只是你在過程中解決問題的手段。主責項目的人不會利用模型思考和三維的解決問題的方式,那所謂的BIM也是白搭,項目領導的重視程度也是施工階段BIM應用的最重要的難點。
隨著對永續建筑的監管需求日益增長,有必要建造低終身成本的低維護性資產。BIM模型中的數字主數據在建造完成后可以移交并保存,用于資產的終身維護和不斷更新。在由2D圖紙和相互矛盾的Excel表格主導的工程中,一份真正定稿的關于完工建筑的圖紙可能永遠不會出現。3D BIM數據需要驅動業務流程,與資產一起進化,隨著時間的推移與建筑一起成長,并作為恒定的藍圖在資產的生命周期中代代相傳。
隨著社會變得日益復雜化和網絡化,所有行業都在努力建造更智慧、更快速、擁有成本更低的資產。英國BIM學院和BIM任務組等組織認識到行業之間本質上的相似性,通用的獎勵制度將是通用的最佳實踐。在今天的數字化、可視化社會中,未來的工程師們已經在他們的游戲機上建立起多維世界。不同行業間的差異必然會消除。也許BIM對建筑行業的最后一個重大影響就是消滅獨立、專業的“建筑行業”這個理念。
目前來看,今后幾年仍然是BIM百花齊放的時代,各設計單位、咨詢公司、施工企業等都在組建自己的研發團隊,推廣BIM,同時隨著相關BIM標準以及規范的出臺,各單位聯合推廣BIM的意識逐漸加強,BIM的大協同時代必然來臨。傳統的施工管理方式將發生顛覆性的變化,所以對于施工管理人員來講提前做好準備,做好職業規劃以適應社會的發展需要。
更多培訓課程: 瀘州BIM 更多學校信息: 四川瀘州優路教育培訓學校 咨詢電話: